日期:2025-06-30 08:55:05
今天分享的是:高绩数据:2025年中国大学专业建设发展水平分析报告
报告共计:127页
《2025年中国大学专业建设发展水平分析报告》核心内容总结
本报告基于教育部2020-2024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结合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的分析功能,对中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,旨在为高校管理和政策研究人员提供参考。
专业调整的政策背景与整体态势
近年来,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。2023年,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,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等工作目标。2025年,《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出台,专业改革试点全面推进。从调整数据来看,2023年度全国高校新增1673个、撤销1670个专业点,2024年度新增1839个、撤销1428个、停招2220个专业点,专业调整力度、频率和数量前所未有。目前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共有6.28万个。
专业调整的主要方向与路径
展开剩余85%增设专业:对接产业,瞄准“四新”
近5年,全国高校新增专业中,工科专业成为“重头戏”,新增数量占比达45.7%。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新增数量较多,其中人工智能专业近5年增设超过400个,位列第一。新增专业布局紧密围绕国家需求与“四新”建设,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均有相应的引导性专业设置,如低空技术与工程、生物医药数据科学、生物育种科学、数字经济等。同时,新增专业也注重与区域产业结合,各省市根据自身重点发展产业布局专业,如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医药健康产业,山东的“十强优势产业”等。
撤销专业:响应市场,优化布局
2020-2024年度,全国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,共计160个,其次为公共事业管理(138个)、信息与计算科学(123个)等。专业撤销主要基于市场导向,就业率低是重要原因,如陕西的知识产权、眼视光学等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%。此外,专业建设不佳、招生困难也是撤销的因素,部分专业建设后期走向下坡路,招生愈发困难。撤销专业的同时,高校也在探索专业转型,如土木工程向智能建造转型,公共事业管理向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方向发展。
专业调整的成效与特色
新增热门专业建设成效显著
在近5年新增专业中,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等12个专业累计新增数量超过100个。从专业排名来看,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多个热门专业中表现突出,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。部分高校通过发挥自身特色与学科优势,在专业建设上取得成效,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专业齐全且实力强劲,西北工业大学在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相关专业表现优异。
专业调整促进高校优化布局
以四川大学为例,2024年度拟撤销31个专业,通过专业调整,学校专业布局从较为分散变得更加聚焦,A+专业精度从2021年的16.20%上升到2025年的29.5%,专业整体建设质量不断提高。各省市也根据区域适配情况调整专业,形成专业“红黑榜”,推动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。
本报告通过多维度分析,揭示了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态势与调整方向,为高校专业建设与优化提供了全面的参考依据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蚂蚁配资-如何配资炒股-股票配资开户手机版-配资实盘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