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10-16 08:36:50
曼谷的乍都乍周末市场,曾经是人挤人的欢乐海洋。
如今,空气里飘的不是果香,而是一股酸腐味。
山竹堆在那里,壳都黑了。
本该金灿灿的榴莲,也烂得让人没了食欲。
摊主们愁眉苦脸,一袋又一袋地把烂水果扔掉。
起因,仅仅是几行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中文。
好家伙,专坑自己人
“不买别碰,碰坏必赔!”
一行加粗的中文,就这么大剌剌地贴在榴莲摊上。
在清迈古城门口,摊主用红笔写着:
“少买不议价,浪费时间”。
这些标语,像病毒一样,蔓延在泰国各大旅游景点。
字里行间,透着一股不耐烦和不信任。
“中国游客多买优惠,少买勿扰”。
这是把中国游客当成什么了?爱占小便宜的冤大头吗?
有些标语甚至写着“避免纠纷,现金交易”。
这话里有话,摆明了是信不过中国人的支付信用。
还有更离谱的,把“新鲜水果”错写成“新的水果”。
本想促销,结果成了赶客,简直让人笑不出来。
中国游客心里能没火吗?
这些年,被“宰”的事儿还少吗?
有人在清迈买2公斤山竹,回家一称,只有1.2公斤。
有人因为嫌榴莲贵没买,被摊主用蹩脚中文骂了一路。
积怨已久,这些冒犯的中文标语,成了最后一根稻草。
社交媒体上,话题炸了,无数人晒出自己的糟心经历。
“本来想买个榴莲,看到‘不买别碰’,瞬间扭头就走。”
金主爸爸不开心了
曾几何时,中国游客是泰国水果摊最大的“金主”。
“中国人打个喷嚏,我们果农就得感冒。”
泰国80%的山竹、75%的榴莲,都卖到了中国。
在泰国当地,中国游客的消费更是撑起了水果零售的半边天。
疫情前,中国游客人均消费力是欧美游客的1.5倍。
尤其在买水果这件事上,从来都是眼睛不眨一下。
游客们选择用脚投票,不伺候了。
就说乍都乍市场,去年中国游客一天能消费80万泰铢水果。
今年呢?骤降到28万,跌掉了三分之二。
清迈的榴莲摊,以前一天卖500公斤跟玩儿似的。
现在150公斤都愁卖。
泰国35度的高温,水果放两天就得烂。
今年明明是“泰国水果黄金年”,产量大增。
结果丰收的喜悦,变成了烂在手里的烫手山芋。
顶级的A级榴莲,批发价都跌穿了底线。
隔壁摊位笑开了花
泰国商家还在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。
他们的竞争对手,已经悄悄地把家偷了。
中国吃货们猛然发现,好吃的榴莲,又不是只有泰国一家。
越南榴莲,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5%一路狂飙到接近50%。
更让泰国人焦虑的是,中国自己的榴莲也种出来了。
海南、云南的国产榴莲,不仅产量上来了,品质也不差。
社交平台上,“西双版纳榴莲自由”的话题火得一塌糊涂。
大家晒出的价格,只有泰国榴莲的六成。
再加上中老铁路一通车,东南亚水果运到中国的成本大降。
泰国水果最后那点价格优势,也快没了。
当选择又多、又好、又便宜的时候,谁还非你不可?
泰国学者说得一针见血:
用中文写警告,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。
这场危机给所有人提了个醒:
今天的中国游客,早就不吃“人傻钱多”那一套了。
我们愿意为好的体验付费,但绝不为不尊重买单。
迟来的道歉还管用吗
眼看水果堆积如山,摊位前空空荡荡,泰国官方急了。
旅游部门紧急发布了《中文服务规范指南》。
要求标语必须“礼貌、准确、无歧视”。
一夜之间,两百多处问题标语被整改。
摊主们也开始亡羊补牢。
撤下伤人的话,换上“欢迎品尝,随意挑选”。
甚至搞起了“买一送一”大促销。
可这些操作,在游客眼里却变了味。
前者像是迫于压力的虚情假意。
后者更被怀疑是拿快烂的水果清库存,诚意在哪?
泰国水果出口商协会会长也承认:
“我们低估了这些标语的杀伤力。”
“现在不仅要处理烂水果,更要重新赢回信任。”
他说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。
但市场,会给他们这么多时间吗?
有记者看到,一个摊主悄悄把“请勿按压”换成了“轻拿轻放”。
然而,路过的中国游客只是瞟了一眼。
然后,径直走向了隔壁卖越南榴莲的摊位。
市场的选择,就是最无声也最响亮的反击。
结语
当然,黑暗中也有一丝光亮。
曼谷有个榴莲摊主,不仅撤掉了所有争议标语。
“欢迎品尝榴莲,不买也没关系,希望您在泰国玩得开心。”
他还大方地切开榴莲,请大家免费试吃。
他的摊位,销量已经从最低谷慢慢回暖了。
在清迈,也有摊主开始雇佣中国留学生当店员。
耐心解答游客的各种问题。
这些微小的善意,或许是重建信任的开始。
但信任这东西,建起来如抽丝,毁掉它,只需一瞬间。
当价格不再是唯一王牌,尊重与体验,才是一切的核心。
在全球化的今天,没有谁能永远躺在功劳簿上。
蚂蚁配资-如何配资炒股-股票配资开户手机版-配资实盘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